時間: 2022-10-08 09:43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上半年,根據幾位環保創業者講了對創業成功、失敗的看法,《聽環保創業者講經》一文誕生。近日又聽一些正在穿越疫情、穿越周期的環保創業者說,他們仍然身處優勝劣汰、生死沉浮的激流當中。這些氣味相投的70后80初創業者們不再談論夢想,雖然也有牢騷但沒有抱怨,他們已經知道,情懷和委屈可以為創業提供動力,但不是商業成功的本質要素。他們聊一些更為現實的內容。
本文內容分為公司內在、外部相關及企業家精神三大部分。
上半年,聽幾位環保創業者講了對創業成功、失敗的看法,我寫了《聽環保創業者講經》,近日又聽一些正在穿越疫情、穿越周期的環保創業者說,他們仍然身處優勝劣汰、生死沉浮的激流當中。
碰巧我們所在的那家川菜館的包房都是用詞牌名命名,我們這間為“如夢令”。我想到了最有名的那首如夢令,還挺應景:環保行業“昨夜雨疏風驟”,如今是“綠肥紅瘦”,這些創業公司正是幾朵雨后還在枝頭的海棠花,要是沒了他們的點綴,行業看起來可能更無趣。
這些氣味相投的70后80初創業者們,有男有女,歷經風雨,人已輕熟,眼神依然明亮。他們不再談論夢想,雖然也有牢騷但沒有抱怨,他們已經知道,情懷和委屈可以為創業提供動力,但不是商業成功的本質要素。他們聊一些更為現實的內容。
本文內容分為公司內在、外部相關及企業家精神三大部分。
公司內在
把公司放在哪兒
做智慧水務領域產品的一家公司,把自己的總部放在長三角,另外一家專注于工業廢水處理的公司也一樣。兩家公司的老板互相溝通公司總部所在的二線城市對公司有哪些優惠扶持政策。
他們都認為,北京、上海的支持力度太弱,不適合創業公司。比如北京,會對一些特別小的公司,撒胡椒面一樣給兩三萬的資金支持,比較大體量的資金只會針對特別大的企業,而中間這一大批公司,都處于無人過問的狀態。
但在寧波、杭州、蘇州等城市,都會對一定規模的企業給予足夠多的支持,有的城市,比如寧波對科技型企業每年能給頗為可觀的現金,這對目前創業維艱的企業家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稅收方面也會有優惠,北京、上海都沒有。
除了這些優惠政策外,城市所在的產業集群也會影響到環保公司的設立,比如做工業廢水的公司,如果客戶都集中在某個城市帶,那么把公司總部設立在那個城市也是理所當然的。
有一部分創業者已經選擇把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作為股權總部,但實際上的人員工資等都放在二線城市。他們還摸索出來,目前工資的發放和社保的繳納是可以在不同城市進行的。這就方便了一些家在大城市的創業者和管理團隊。
創業就是這些具體而微的事。
如何生產
一位環保創業者說他的產品,許多的部件不是自己生產,而是把制造生產轉移到其他工廠,因為他的銷量并不穩定,有時每個月要500臺,有時只有50臺,他不能因此再單獨設立一個元件廠,再養工人,那太劃不來。他的秘密是垂直整合:控制生產過程的每一個步驟——從最初的設計到制作,模具,定型一直到組裝成品。并且他會有兩個供貨商,一家采購60%,一家采購40%,兩家公司互為備份,一家出問題,可以迅速切換。
如何選擇業務領域
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市政污水領域,民營企業幾乎已經沒有投資運營機會了。但工業領域還好。
一家專攻印染廢水處理的公司的創業者說,全國有5000多家印染廠,大都是民營公司,打交道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你的技術和服務真正有水平,就能拿到項目。她只做頭部的那些家工廠的污水處理,那個行業的淘汰率也是很高的,小企業很不穩定。
最大的問題也許是工業企業的轉移,逐步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從國內向國外轉移,但是印染工廠對所在地的資源稟賦要求很高,不是說轉就能轉的。我國是紡織大國,印染的上游(化纖生產等)和下游(服裝制造)容易轉移,但印染工業本身很難很快轉移。
即便有轉移,這家專門為細分領域做水處理服務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足的鍛煉,掌握到了核心的技術,有了更高的工程建設、運營服務的水平,也能伴隨著這些客戶,繼續提供服務。
專注到一個點上
從別人的經歷里獲取教訓是很難的,只有從自己的經歷里獲取教訓才是真實的。
做工業廢水的公司,擁有了數十個優質的工程加運營項目后,每年的目標是再獲取幾個優質的帶運營的項目,就能有一個健康的發展步驟,非常明確的商業模式就是EPC+O。
與做工業廢水的這家企業集中到印染廢水一樣,做智慧排水的一個公司也說,他們本來關注的是智慧排水整個的信息系統,現在也把業務和研發都集中到一個點上,就是具體的用在排水管道里的硬件產品上,同時收集數據,構建“云服務”。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