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1-02 10:24
來源:
作者: 李曉佳
與外界感受到的產業寒冬不同,今年的固廢戰略論壇現場較往年更加火爆。論壇現場,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兩山經濟》作者傅濤表示,今年是固廢產業高速發展的一年,越來越多的產業細分領域興起和發展。他認為,2018年是固廢領域點狀市場的輝煌,真正的產業革命還沒有開始,市場熱點正在從單點向多點延伸和發展。
以下為傅濤現場分享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
傅濤
固廢論壇很大程度上見證了產業的發展歷程,早期固廢論壇基本都在談垃圾焚燒,所有相關企業也都圍繞“垃圾焚燒”拓展市場。實際上固廢產業鏈很長,垃圾焚燒環節只是最早被市場抓住的環節,隨著市場的發展,如環衛、危廢等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出現,很多環境企業也開始延伸產業鏈。
“真正的產業革命還沒有到來,目前固廢市場的熱點正從單點到多點發展?!备禎J為,2018年是固廢領域點狀市場的輝煌,產業主力都是在政府主導的行業框圖中做點狀市場,單元要素驅動仍是主力。如今形勢正在發生變化,各個單點鋪好后,將會形成點與點的鏈接,固廢領域也將面臨系統化趨勢,未來企業之間也將開始“手牽手”的協同合作,拓展和銜接固廢產業鏈。
固廢領域新時代下的產業背景
中美博弈的白熱化,以及環保監管的趨嚴等宏觀環境,都讓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今年又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不斷轉型升級,城市發展模式也在加速更新。在這種復雜背景下,社會管理機制創新將是常態化,環境領域的機制體制創新也將給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已經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點狀的城市發展,已經逐步走向鏈接,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啟動。城市之間不再是單點的自我發展,而是手牽手一起協同發展。這一趨勢讓環境管理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域分割,有利于實現區域聯動的綠色發展戰略。
從新時代下固廢領域所處的產業背景來看,固廢領域的產業革命尚未到來。
其一、固廢效果時代在迫近。
從點狀到區域的發展,使得固廢的市場空間更大,但固廢產業的效果時代仍在路上。傅濤認為,固廢的效果時代正在迫近,但還沒有到來。大氣、水、土三個十條中,圍繞大氣和水的效果導向治理目標明確,而“土十條”現階段還以普查為主,摸清了家底兒之后,針對突出問題進行效果化的治理將是必然結果,那時固廢產業的效果時代將會到來。
其二、固廢領域正在進入面上的系統服務時代。
固廢處理處置雖然是一個長鏈條的產業,但過去,固廢領域還主要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理處置為核心,只關注處理環節。新時代下,產業鏈開始向處理的前后端不斷延伸,從前端的分類收集與收運,到后端處置的資源利用、土地開發利用等。固廢領域點狀的服務不斷增密,效果化的導向促使點逐漸連成一片,形成全產業鏈的系統服務,固廢領域的價值流通也會更加順暢,打破了高溢價的壁壘,如現在的危廢領域。傅濤強調,固廢產業正在進入面上的系統服務時代。
其三,服務的高質量時代已經到來。
行業中大部分企業的服務水平還相對較低,還有很多低質漏洞。但是,多種因素促進了追求高質量服務時代的到來,尤其是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要求以及公眾感知因素的加深,都在加速這個時代的進程。
其四,固廢產業與城市發展高度融合。
在即將到來的固廢效果時代,將不僅僅局限在“點”、“面”的治理,而是與社會、經濟、人民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整體化、系統化的服務,是以“效果為導向”的系統質量的提升。在此趨勢下,固廢在城市發展中不再僅僅是末端,而是要與城市的綠色發展相融合。此時,城市布局、城市模式、城市定位,以及城市主導產業規劃等都將影響著固廢產業的發展格局。以前,我們很少處理海洋固廢,但在全球一體化下,城市與海洋的關系更緊密,海洋垃圾對城市影響將變的越來越大。
其五,固廢產業在與工業轉型高度融合。
城市和工業是固廢產業服務的兩大主體,傅濤認為,改變工業廢物末端處理為綠色發展模式的發展前景大于城市。城市垃圾處理需求是剛性的,各個環節在短時間內又很難做出改變,如垃圾分類、收運等都是困擾多年的難題。與此相比,工業領域的危廢收集與處理就比較容易做出改變。
E20環境平臺花費兩年多時間,調研與實踐探索“兩山論”落地的案例與路徑。我們發現,在類邯鄲式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中,過去,工業領域是掙錢的,也愿意花錢讓第三方來幫助處理所產業的固廢、危廢。如今,經過充分的動蕩和優勝劣汰的競爭,工業的產業調整更加深刻,一部分企業通過轉型獲得了利潤,也有一部分企業被迫關門。工業危廢面對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無害化處置,企業對固廢處理的態度在發生轉變,環境監管的趨嚴,加速了固廢產業與工業企業轉型的融合。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