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10 09:2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
作為國內固廢行業起步最早的大型國有控股環保企業之一,上海環境以敢為人先的精神,一路高歌猛進,走過十七年錦瑟春秋。憑借領先的專業能力和一流的技術實力,上海環境在生態環境行業深耕不輟,連續多年來榮獲“中國固廢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
伴隨新固廢法和雙碳政策的出臺以及環保督察趨嚴等多重行業背景的不斷變化,固廢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
新的挑戰與機遇并存。作為國內固廢行業起步最早的大型國有控股環保企業之一,上海環境以敢為人先的精神,一路高歌猛進,走過十七年錦瑟春秋。憑借領先的專業能力和一流的技術實力,上海環境在生態環境行業深耕不輟,連續多年來榮獲“中國固廢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面向“十四五”,上海環境明確了從“2+4”演化升級到“環境治理+”的戰略愿景,確定了“規劃咨詢、生態修復、代建代管”三項輕資產業務和“生活垃圾、危廢醫廢、污水處理”三項重資產業務為主線,輕重并舉、雙輪驅動的發展定位。
這一年,在新戰略的指導下,上海環境進一步拓寬產業鏈,積極響應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繼續夯實一弓和一箭的長江經濟帶布局,業務規模穩步提升。據公司2021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上海環境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8.34億元,同比增長100.5%。
共抓長江大保護,搭檔三峽再譜華章
長江大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的“國之大者”。上海環境積極響應長江大保護戰略,以實際行動參與到保護中來,為國家流域治理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推進長江大保護過程中,三峽集團作為長江大保護的實施主體,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上海環境作為實力強勁的區域地方平臺,恰好契合三峽集團在長江大保護戰略中的“資本+”模式,雙方優勢互補,“同臺唱戲”,共同譜寫出一曲和諧動人的“長江之歌”。
2021年,上海環境與三峽集團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再結碩果。
4月22日,上海環境與長江生態環保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座談。趙峰表示,此次會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共抓長江大保護有關精神的重要實踐,長江環保和上海城投是兩家屬性相同,具有高度責任擔當的大型國有企業。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找準結合點、切入點,深化合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上海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蔣曙杰強調,雙方應在環保行業上集中優勢力量,打好組合拳,蹚出合作共贏的新路。一方面要發揮出國有企業的根本優勢,在固有基礎上取長補短,尋求各個領域合作的契機;另一方面要注重合作發展的方式方法,作為同行間的合作,要在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探索發展側面上的互補,形成整體事業全面提速共贏局面。除此之外,雙方要緊貼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輻射業務半徑,爭取更大的市場。
此次交流,可以說是雙方強強聯手的重要事件,標志著雙方在長江流域(城市)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能源化等生態環保能源領域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接下來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圍繞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濕垃圾、污泥、建筑垃圾等方面,共同拓展市場,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
除了業務上的合作之外,雙方在股權上的關系也更近一步。2020年以來,上海環境獲得了三峽系舉牌和之后的多次增持。今年三峽資本繼續青睞上海環境,對其持續增資。
11月8日,上海環境集團收到股東三峽資本及其一致行動人長江環保集團出具的《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本次權益變動后,三峽資本及長江環保集團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由45,671,250股增加至112,185,841股,持股比例由5%增加至10%。這是自2021年1月以來,三峽資本對上海環境的第4次增資。
可以看到,上海環境和三峽集團的關系在逐步深入,這將更有利于長江大保護這一偉大事業的實現,期待雙方未來擦出新的火花。
緊跟市場需求,向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持續發力
科技創新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也是打造旗艦企業的根本路徑。上海環境集團深入推進“科技創新+數字化”雙輪驅動,在垃圾焚燒、滲濾液處理、建筑垃圾處理處置、濕垃圾處理、飛灰穩定化藥劑等方面不斷加強科研創新,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國家水專項等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近百項。
針對環境產業各領域的市場技術需求,上海環境集團董事長王瑟瀾曾經在“2020(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上表示,目前爐排爐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但仍需探討更新型的技術,適應垃圾分類后,垃圾特性焚燒技術有待研發。智慧化、信息化、精細化的項目建設運行管理是今后環衛運營的發展趨勢,智慧化技術的加持成為未來環保行業必不可少的一環(相關閱讀:上海環境王瑟瀾:深耕“2+4”業務領域,向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再發力)。
2021年,上海環境緊跟市場需求,持續向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發力。據上海環境2021年半年度報告,公司近期在垃圾滲濾液、固廢資源化、土壤修復等領域的技術創新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生活垃圾領域,上海環境推進垃圾滲濾液厭氧氨氧化高效脫氮中試項目,通過現場中試試驗優化新工藝的運行參數和脫氮性能,為工程化應用提供依據及技術參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模式與智慧環衛關鍵裝備》等4個固廢專項順利通過中期檢查。
危廢醫廢領域,上海環境推進課題研究20項,其中市級以上課題4項。推進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固廢資源化”課題的研究,打通高溫熔融工藝技術路線,形成工藝設備方案。推進市生態環境局項目“一般工業固廢收運處置體系研究”,梳理生活垃圾中轉焚燒設施余量,打通一般工業固廢協同焚燒途徑,助力生活垃圾協同焚燒新的業務增長點。授權發明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專利1項。發表科技論文9篇,其中中文期刊6篇,英文期刊3篇。
環境修復領域,上海環境深入研究重金屬土壤淋洗、有機污染土壤熱脫附、有機污染土壤氧化修復等關鍵技術;申報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表科技論文5篇。
對于固廢資源化方面的發展,王瑟瀾曾經在“固廢焚燒殘余物穩定化無害化處理技術與裝備”2021年度項目推進會上表示,上海環境將持續以技術突破為契機,在“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建立以爐渣飛灰處置產業化應用為導向的科研專項,加快突破高溫熔融技術瓶頸,形成低能耗、低成本的高溫熔融技術體系,為上海乃至全國的焚燒殘余物處置貢獻“上海方案”。
相信在專業技術能力的加持下,上海環境在“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腳步將更加從容穩健。
秉持國企擔當,全力奮戰進博會
上海環境集團作為上海城投集團所屬的專業從事環保行業的國有企業,積極履行國企擔當??箵粜鹿诜窝滓咔槠陂g,上海環境沖鋒在前,實現了全市6000多家醫療機構、170多個集中隔離點以及機場海關醫廢“日產日清”和300多名醫廢作業人員“零感染”的雙目標,守住了上海市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
在11月5日至10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上海環境在上海城投集團堅強領導下,團結協作,上下齊心,勇于擔當,完美完成進博保障任務,再一次在服務國家重大活動中履行了國企使命。
據了解,整個進博會期間,上海環境總計完成進博園區紅線內醫療廢物收運處置907kg(10月23日-11月12日),進博會生活垃圾處置256.64噸(11月3日-11月10日)。
作為進博垃圾末端處置保障單位,上海環境下屬天馬無廢低碳環保產業園區已成功服務前三屆進博會。今年,天馬園區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通過“專人、專線、??凇眮肀U线M博垃圾的全量、實時處置。進博垃圾通過“專人、專車、專箱”運輸至天馬園區,在園區門口由專人對車輛進行消毒和指揮后,進博會專用生活垃圾運輸車輛駛入綠色通道,直至??吭趯S玫男读峡?,再由專人指揮卸料、專人清理消殺,從入廠到卸料再到出廠,進博會專用生活垃圾運輸車輛司機不下車、不與其它人員接觸,車輛中途不停車,不與其它車輛交互。進入料坑的進博垃圾,更是在第一時間就投入焚燒爐進行高溫處置。
這次服務確保了進博會垃圾的及時處置,日產日清和城市運行安全,上海環境的實力再次得到印證。
踐行雙碳戰略,成功入選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
在國家雙碳之風盛行的當下,環保企業搶抓這一風口機遇,積極參與到減污降碳的隊伍中來。
上海環境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大方向,把握時代脈動,努力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研究和實戰,為國家早日實現“碳中和”偉大目標貢獻力量。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上海環境成為全國“碳中和行動聯盟”首批單位,并入選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
據了解,“碳中和行動聯盟”是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牽頭發起,聯合不同行業愿意參與碳中和行動的各類市場主體、專業機構,自愿結成的協作機制。作為首批理事單位中唯一專業從事固體廢棄物與城市污水處理處置的企業,上海環境發揮國內領先環保企業的責任擔當和自身資源優勢,以聯盟為平臺,主動開展碳核算及碳披露,設立企業碳中和目標及實施路線圖,運用多種手段踐行低碳生產經營模式,積極參與自愿碳市場建設,推動產業上下游聯動,促進低碳技術應用,構建碳中和生態圈,分享企業碳中和實踐并推廣優秀案例。通過自身行動和影響力倡導公眾低碳生活方式,為實現本單位乃至全社會碳中和目標而持續努力。
上海環境憑借強勁的實力連續多年榮獲年度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2021(第13屆)固廢企業評選”大幕開啟,今年上海環境的表現如何?屆時將在2021(第十五屆)固廢戰略論壇上揭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