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2 09:3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22年來,E20環境平臺一直是中國水務改革以及環境產業改革的見證者,這22年,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的成長,也看到了很多企業的困難,但對于產業,我們一直滿懷信心?!?/p>
在“2022(第二十屆)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傅濤以“重新定義中國水業高質量發展”為題,分享了高質量發展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水務行業乃至整個環境產業如何解決戰略性迷茫的思考,探討和回答了高質量發展時代環境產業的變革和發展方向。
傅濤
一、回看來路,產業緣起于無害化和規?;?/strong>
環境產業從無到有二十年,從2002年建設部頒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2004年發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直接拉開了水務行業改革的序幕,之后中國水業一路披荊斬棘,不斷釋放空間、釋放需求??焖侔l展、規?;钱敃r的行業主調,當規?;锌臻g的時候產業是滿目皆春,欣欣向榮,一直到2017年之前,行業估值遠遠高于平均估值,環境產業在一個又一個的風口下不斷向前。
直到現在,雖然環境需求仍在釋放,但規?;唵螖U張接近盡頭,業界企業感受到一種蒼茫:好像都是路,又好像沒有路。
蒼茫的背后是產業的無奈,環保行業是扭曲的行業,市場化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但產業化水平嚴重低下,即使大企業也是眾多小項目的簡單資產疊加和風險疊加,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門檻,行業對資本的依賴,又讓很多外部企業實現“跨界打劫”。
環境產業就像政府公共責任的“包工頭”和“小時工”,大大小小的企業長期迷失在工程化、勞務化和項目化的忙碌中。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產業邏輯?傅濤認為,行業的原料是波動的,而出料卻有著強制性標準,超出強制性國標的高標準服務沒有用戶付費,行業在無害化道路上變成了圍繞業主的定制化,造成加工過程的非標化、定制化、現場化,由此也成就了強大的設計院和解決方案中心。
二、如何理解環境產業的高質量?
首先要明確幾個誤區,高質量不是強制性環境標準的提高,也不僅是越來越好的性價比,更不是越來越大的資產規模。
從經濟社會發展來看,衣食住行所代表的是小康,全面小康之后是全面現代化,現代化是對美好的感知,而美好對應的供給就是高質量。對不同產業而言高質量的邏輯不同,就環境產業而言,高質量發展最核心的就是產業化,產業化是環境產業高質量的必由之路,但對于ABCD四個方陣:投資運營商、屬地性公司、技術公司、設備公司來說,不同方陣的企業有不同的產業化路徑,產業化道路上共同路標是產品化,產品化是價值交換的載體,也是價值實現的路徑。
不同業務形態有不同的產品,AB方陣要做的是服務產品化,類似于酒店服務、餐飲服務、娛樂業服務的產品化,要在用戶購買之前,就已經將服務承諾形成標準、形成品牌;C方陣要做的是技術產品化,要把環保領域特有的專業技術內涵的系統性前置固化,而不是現場加工;D方陣要實現設備產品化,以往環保行業的裝備更多地用內在性能來定義產品,而產品化思維就是要用外延價值定義內在性能。(以上三個不同的產品化路徑,可關注后期發布的友誼夜話具體討論的文章)
經過多年發展,環境產業的規?;搅艘欢ǔ潭?,必須要思考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最核心的就是產業化,產業化實現的路徑就是做產品,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產品形式,無論是服務公司,還是技術公司,還是設備公司都需要做出產品,用產品去發現價值、定義價值、實現價值,這便是重新定義高質量的核心內容。
三、發現價值、定義價值、實現價值
衣食無憂的溫飽,是美好的基礎,環境保護相當于社會的衣食住行,達標不是美好,只是代表溫飽。中國從全面小康進入到全面現代化,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定義每個產業的美好是什么,而環境產業定義高質量價值的著力點在無害化之后。
1.首先是用場景定義產品
無論是服務產品、技術產品還是裝備產品,高質量產品要用特定用戶的特定場景來定義,按照甲方發布的標書來定義的場景那是勞務市場,不是高質量產品的市場;按照強制性國標來定義的通用場景適合于大宗商品,那是工業經濟的低價競爭。
如何讓場景與產品相結合呢?定義場景需要有5個要素:有主體、有時間、有地點、還要有感知有帶入,并且場景要經常出現,能引起客戶群的共鳴。場景的定義構成了對場景價值的發掘,在場景中定義客戶價值,誰定義場景,誰就是產品經理;誰定義場景,誰就是產品發明者。技術會服從于場景的邏輯,場景是客戶導向的,技術是供給導向的,比如智能手機定義的首先是特定場景,其次才是技術。
未來的產品是具有兩山屬性的,兩山產品一頭是無害化,一頭是價值化,是一個陰陽互補的共體,具有雙向場景、雙向價值,具體的闡述在《兩山經濟》這本書中有更為詳盡的解讀和剖析。
一千個場景,就有一千個產品品類,就會有一千個單項冠軍,定義場景的數目決定了產品的品類。舉個例子,一個做膜的企業,會說“我是做膜的,我的膜有很多用途,可以用于深度處理”,這是從供給角度的功能性定義;反過來,如果他這樣介紹“我是給大型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做深度處理的,特點是快、穩定等等,手段是膜”,這就是場景性定義,角度不一樣對產品的定義就不一樣。
E20環境平臺最近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成立了“兩山標準化研究中心”,想要用“領跑者”標準定義產業價值,領跑者標準是“十九大”以后八部委為了落實總書記“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的指示而成立的一個面向世界的、面向一帶一路的,引領未來市場的標準體系,叫做“企業標準領跑者計劃”。環境產業走向高質量,也需要國家認可的標準體系來衡量行業的價值呈現。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