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0 09:0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
“為綠色明天,點亮每一天?!?022年,在固廢行業高質量發展、“無廢城市”逐步推廣落地的大背景下,上海環境以“環境治理+”的戰略格局和“輕重并舉、雙輪驅動”的經營模式繼續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挖掘市場存量空間,產業鏈一體化延伸
這一年,上海環境在全力抗擊疫情、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的同時,還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在“全員市場化”的原則指導下開足馬力,開拓市場,先后斬獲多個標志性、突破性項目,為上海環境的業務疆土開辟新局。
今年伊始,上海環境拿下3.14億邵武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這是上海環境在福建省擁有的第四個生活垃圾焚燒廠。該項目的斬獲增強了其在福建省的影響力,奠定了公司的區域化市場新地位。
生態事業部旗下上海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連續中標四川省簡陽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和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綜合整治改造項目(一期應急飛灰庫區),中標金額逾5千萬元,實現了復工復產市場項目“梅開二度”,為上海環境市場開拓工作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不僅僅在區域市場獲得突破,上海環境在業務產業鏈上也迎來突破。3月,上海環境固廢事業部收獲8408萬山西省陽泉市餐廚垃圾和有機廢物綜合處理項目,項目的中標實現了上海環境在滬外市場化競爭類餐廚垃圾項目“零”突破,標志著上海環境正式進入餐廚垃圾項目的“市場賽道”。
今年上半年,上海環境還拿下首個農牧固廢類項目——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農牧固廢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該項目由上海環境生態事業部牽頭,與山東發展集團公司、山東神農股份共同合作,將在山東試點農牧固廢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這為下一步公司做大做強農牧固廢業務板塊、開拓農田修復領域奠定了基礎,更好地助力上海環境實現“2+3+2+X”發展戰略。
上述這一系列的市場布局背后的戰略思考,其實上海環境在去年就已經透露。上海環境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瑟瀾曾在“2021(第十五屆)固廢戰略論壇”上談到,對于上海環境未來的布局,公司一方面要不斷發展多元化的業務,進一步開發市場存在的增量空間,還要對產業鏈進行一體化延伸,不斷探索細分市場領域的多樣化的需求。(相關閱讀:上海環境的2021:以“環境治理+”為藍圖,“十四五”再拓新路)
打贏“大上海疫情保衛戰”,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今年年初,上海經歷了一場嚴峻的防疫考驗。上海環境作為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重要單位,著力構筑堅強的組織執行體系和高效的運行處置體系,持續作戰,全力守“滬”,確保涉疫垃圾及時、高效、安全處置,保障污水污泥穩定處理,以實際實效彰顯國企擔當,筑牢防疫屏障。
自“大上海保衛戰”打響,上海環境嚴格落實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指示精神,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高度的緊迫感聞令而動,堅決扛起城市公共安全守護者的責任,迎難而上、枕戈待旦,全力以赴跨前服務上海16個區、近200家方艙醫院和500余個集中隔離點,承擔4.5倍醫廢增量的安全清運處置,實現8.48萬噸醫廢動態清零。
方艙休艙后廢棄物如何處置?上海環境為實現廢棄物資源利用最大化,提出“兩步走”方案。第一步是制定技術標準。上海環境將為方艙醫院量身定制《方艙拆除與廢棄物收運處理技術標準》。在主管部門對方艙醫院進行專業消殺、檢測和評估安全的基礎上,對各類廢棄物如何進行分類拆除、整理、運輸、處理等制定技術標準,規范廢棄物全過程管理,確保廢棄物安全、有序、及時得以利用或處理,并減少作業過程碳排放。第二步是物資分類利用和處理。關艙后各類物資可以采用三種方式進行再利用和安全處置,分別是循環利用、再生資源利用、末端安全處置。
上海環境除了在抗疫中做出的貢獻之外,今年10月,作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天馬無廢低碳環保產業園被納入《上海報告·2022》。
天馬園區作為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集處置與循環利用、核心技術研發、環保人才培養、科普宣傳展示、環境友好體驗于一體的多功能一流現代化綜合園區,充分體現了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園區在助力低碳無廢城市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作為《上海報告·2022》案例中唯一一家低碳環保園區,天馬園區向全球講好了上海城市可持續發展故事,彰顯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在環保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加速數智融合,實現數字化轉型賦能
當前,我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但軟件能釋放的服務價值是巨大的,用軟件定義硬件可以更大化釋放服務價值。這一年來,上海環境緊緊圍繞城投集團數字化轉型規劃要求,聚焦主責主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實現更高程度的數智整合。
據了解,上海環境于2021年初步制定了《上海環境數字化轉型規劃(2021-2025)》,以打造“韌性城市服務”、“提升企業效益”為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確立了以“數智融合賦能,創新驅動發展”為抓手的“ABCDàE環境數字治理+”體系,構建以數據中心為實施路徑的數字化整體技術管理,首批推進了焚燒評價綜合模型、上海醫廢全流程服務數字化平臺、固廢碳管家、天馬園區智慧數字化平臺、數字孿生AI大數據智慧修復平臺五大應用場景。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上,王瑟瀾對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做出部署,其中一方面就提到“加速數智融合,實現數字化轉型賦能?!笨梢钥闯?,上海環境對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重視。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